
大雨滂沱,急流如注。6月以来,湖南出现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,全省平均降水量达213.6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7.6%,14个市州均出现强降雨,部分地区降雨偏多五成以上,造成多个县市区大面积受淹,农业受灾较为严重。据农情调度,浏阳市、湘乡市、湘潭县、衡阳县、湘阴市、澧县、冷水江市、娄星区、隆回县、洪江市、江永县、道县、保靖县、永定区、慈利县、平江县等县市区受灾较为严重。
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,湖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防汛抗灾一系列决策部署,迅速行动,强化措施,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。
强化责任意识,提前安排部署。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今年防汛抗灾工作,厅长袁延文多次对相关责任处室作出明确要求,要切实做好防灾物资储备,完善应急预案等工作。省厅于6月8日及时下发《关于做好近期暴雨洪涝灾害防范的通知》,要求各地要强化责任意识,做好灾情调度、物资储备、隐患排查及值班值守等工作。6月9日,厅分管领导召集相关处室,专门就农业农村防汛救灾工作进行了部署。各市州县市区农村部门积极响应,积极按照部署落实各项防灾减灾职责。
强化应急值守,科学主动应对。进入汛期以来,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与应急、气象、水利、财政等部门保持联动,严格遵守防汛抗旱值班规定,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,启动灾情日报制度。省厅于6月10日下发《当前粮食作物田间培管及减灾补损技术意见》,分别针对早中晚稻、玉米、大豆、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提出了救灾技术建议。受灾较重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根据技术指导意见,第一时间组织粮油、经作、蔬菜、土肥、植保、种子、农机等专家下乡进村入户,做好救灾技术指导,帮助受灾地区开展洗苗扶苗、改种补种、清沟沥水、补施肥料、防治病虫、免疫消毒等工作,并下发技术指导手册,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。
强化物资调度,推进生产恢复。为应对灾后生产需要,省农业农村厅提前组织两个检查组对17家企业储备的173万公斤种子开展检查,储备种子数量全部在位,储备企业管理措施到位,可满足补种需求。7月初,根据受灾较重地区的实际情况,又积极组织专家下到田间地头,开展“点对点”指导服务,确保农业生产尽快恢复。
湖南即将步入水稻“双抢”的高峰期。据悉,该省将重点做好以下防灾救灾工作。
一是切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。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和涉农科研院所的业务干部和相关专家,到受灾较重地区进行蹲点指导和服务,指导帮助受灾群众因地制宜尽快补种、改种,力争夏粮损失秋粮补,粮食损失经作补。加强农业农村部门与保险公司的配合,及时组织勘灾理赔,切实保障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粮大户等保险赔付,减少受灾损失。
二是切实抓好灾后动植物疫病防控。扎实落实好动物卫生防疫措施,对被洪水淹没的栏舍、鱼塘进行全面消毒,严厉查处运输、加工、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,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。严防灾后植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,强化植物检疫防疫,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扩散,保障农业生产安全。
三是切实抓好水稻“双抢”和秋冬种工作。做好中晚稻田间管理,对受灾晚稻秧田及时调苗、补苗,保障晚稻栽插供苗充足,确保晚稻播面稳定,秋粮稳产。提早谋划、科学部署秋冬农业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