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资兴市地处长江流域湘江水系,自2020年1月1日起,在东江湖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,关键水域实行永久性禁捕,实现了“禁得住、退得出、稳得住”的既定目标。
近年来,资兴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水域的禁捕退捕工作,制定了《资兴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》。在东江湖区域的重点码头,随处可见禁捕退捕宣传标识等,通过宣传氛围的营造,长江流域禁捕退捕的重大决策部署已深入人心。
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通过完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,划拨专用办公场地,安排专职执法车辆,投入资金维修维护执法船艇,新采购无人机、执法记录仪、执法箱等执法装备,建设了智慧渔政系统,建成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渔政监管体系。
“我们还投入486万元,在郴州率先建成‘一张网、一张图、一平台’的智慧渔政系统,实现对禁捕水域的全天候实时监管,并以‘零容忍’态度打击非法捕捞。”资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李赛红说。
按照“全面覆盖、不留空白,边界清晰、便于管理”的原则,我市建立了县、镇、村“三级网格”管理体系,出台了《资兴市重点水域禁捕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》,将东江湖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划分成39个网格细化管理。对在禁捕水域发现的“三无”船舶、违禁渔具等及时报告并清理,通过开展联合执法,2021年查处违规案件数36件,暂扣鱼竿2300余根,探鱼器70余套,清理违规网具514副。
“东江湖渔业资源非常丰富,但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,铤而走险进行非法捕捞活动,我们渔政部门针对这种违法、违规行为敢于亮剑,严厉打击。”资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渔政执法队队长黎剑辉说。
为解决渔民退捕上岸后的后顾之忧,我市全面落实了船网处置、渔民社会保障、最低生活保障、住房保障等,向退捕渔民发放培训补贴5.2万元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万元,落实退捕渔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1923万元。
谢志林,在东江湖从事了近20年的网箱养鱼与大库捕捞工作。东江湖实行全面禁捕退养后,他积极响应号召“上岸”了,并实现了产业转型,他在三都镇石拱村创建了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责任公司,修建了29口养鱼池和1口净化池,将湖面养殖改为岸上工厂化活水养殖。
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,感谢政府和人社局的各级领导,给予我很大的帮助。来了300万元的贴息贷款,使我的事业达到了现在29口养殖池和一口净化池,而且全部投入了生产。”资兴市流水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林说。
退捕渔民中,除了像谢志林这样转产继续从事渔业的,还有跨领域发展其他农业产业的代表。
李晓进,自2018年网箱退水上岸后,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、丰富的水资源、肥沃的土壤优势,成立了家庭农场,大力发展种植业,并与专业合作社发展定向种植,带动周边22户村民一起致富。目前他的基地有8亩蔬菜、10亩果树,还开发了20亩楠竹产业,预计年收入达10多万元。
“上岸之后结合本地资源,大力发展种植业,实现(了)再就业。虽然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加了,但风险系数比以前降低了,经济效益提高了。”资兴市兴宁镇天鹅山村党总支委员李晓进说。
资兴市通过开展“五个一”帮扶活动,详细了解退捕渔民就业失业状态、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情况,对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开展了技能培训、资金落实、结对帮扶。组织培训204人次,公益性岗位、捕转养、企业吸纳、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就业609人,确保了捕捞渔民能“退得出、稳得住、不返捕、能致富”。
“人社部门实行干部包村包户制,对全市退捕渔民开展“五个一”帮扶活动,及时建立人员数据库,并进行动态跟踪。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退捕渔民,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等措施,保障了渔民生产生活。”资兴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左湘云说。
来源:资兴市融媒体中心
作者:王杰勇
编辑:袁勇杰